一、基本情况
2011年5月规划建设,同年10月获批自治区级高新区。2017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家、鄂尔多斯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。2022年,经整合扩区后,高新区总面积270.6平方公里,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、装备制造产业园、轻纺产业园“一区三园”的发展格局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、装备制造、轻工纺织三大主导产业。
曾获批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、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、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国家火炬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众多“国字号”荣誉称号。
下一步,高新区将以“两地两区”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支点,明定位、树形象、筑产业、促融合、活机制,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、高端人才汇聚地、机制改革试验区、城市发展拓展区,持续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科技创新主战场。
二、园区结构
高新技术产业园
鄂尔多斯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(商贸物流园)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(含商贸物流园32平方公里),建成面积38.7平方公里(商贸物流园建成区面积18.7平方公里),重点布局创新创业载体,培育新兴产业集群,包含科教孵化、云计算产业、产业拓展和低碳创新4个片区,规划发展云计算大数据、节能环保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与健康5大支柱产业,打造高新区创新发展活力区。商贸物流园片区,是鄂尔多斯市唯一的商贸物流园区,是集汽车、矿山机电、工程机械销售服务和沙棘加工、仓储物流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经济聚集区。
装备制造产业园
鄂尔多斯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89.6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68.6平方公里,打造立足自治区、辐射中西部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、能源产业支撑基地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。已建成产业发展区、生活配套区、物流服务区3个功能区,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、电子产品制造、能源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和新材料5个产业板块。已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,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园区。
轻纺产业园
鄂尔多斯高新区轻纺产业园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,以建设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园区为目标,重点推进绒纺、制药、食品加工、酒业、康养等产业,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羊绒制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基地;打造集白酒生产加工、酒文化体验的酒产业基地;打造集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、中药提取、保健食品的中医药智能化生产研制基地;打造集食品深加工、批发零售、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供应基地。
三、产业发展
高新技术产业
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,立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、高端新材料、数字经济、生物医药、纺织科技等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,以创新、壮大、引领为核心,谋划发展新动能,加快发展数字产业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,重点引进发展算力服务、智能平台场景化应用、数字治理与数据安全、集成电路、医疗器械、生物技术药、现代中(蒙)药、工业智能机器人、智能无人驾驶运载设备、智能制造等业态,打造一批高科技产业发展策源地、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,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。
装备制造产业
围绕鄂尔多斯市构筑"世界级新能源产业"发展目标,立足新能源及传统能源开发需求,加速布局"风光氢储车"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发展,形成以新能源高端装备为核心,以汽车及零部件、传统能源装备、电子信息等业态为延伸的产业生态。全产业链布局风电、光伏装备产业,配套发展相关零部件产业链;统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生产、传输、存储、消纳环节,突破氢能、储能产业关键技术壁垒;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终端产品,促进传统煤机产业智能化转型;延伸发展新型显示、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配套产业。
轻工纺织产业
聚焦鄂尔多斯市打造"世界级羊绒产业"目标,以高品质羊绒原料资源为核心优势,以渠道建设、协同创新、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,规划建设鄂尔多斯国际绒纺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,积极推动羊绒产业百亿集群发展,打造西北地区绒纺产业创新集聚高地。
充分利用鄂尔多斯优质羊绒原料和生产加工基础优势,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,深入推进开放合作,围绕特色绒纺、绿色混纺、特色服饰与绒纺材料四大领域开展技术装备研发与创新,培育一批品牌标杆、企业标杆。加强资源跨界集聚整合,着重提升企业渠道拓展能力、研发设计能力、供应链管理能力,全力打造基础设施高级化、产业链条现代化、制造能力高端化的世界级羊绒产业集群。
支撑配套产业
以满足高新技术、装备制造、轻工纺织等重点领域的战略需求为出发点,大力发展科技服务、研发设计、创业孵化、技术转移、检验检测、科技金融、节能环保、商贸物流产业,实现集群规模壮大、产业链条延伸、产品附加值提升。推动产业链和支撑配套产业链的有机融合,实现配套产业高级化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、产业发展支撑能力、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。
网站主办单位: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 蒙ICP备07500348号-3 联系地址: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63号
网站地图
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77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1500000021 联系方式:0471-6945404
一、基本情况
2011年5月规划建设,同年10月获批自治区级高新区。2017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家、鄂尔多斯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。2022年,经整合扩区后,高新区总面积270.6平方公里,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、装备制造产业园、轻纺产业园“一区三园”的发展格局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、装备制造、轻工纺织三大主导产业。
曾获批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、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、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国家火炬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众多“国字号”荣誉称号。
下一步,高新区将以“两地两区”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支点,明定位、树形象、筑产业、促融合、活机制,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、高端人才汇聚地、机制改革试验区、城市发展拓展区,持续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科技创新主战场。
二、园区结构
高新技术产业园
鄂尔多斯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(商贸物流园)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(含商贸物流园32平方公里),建成面积38.7平方公里(商贸物流园建成区面积18.7平方公里),重点布局创新创业载体,培育新兴产业集群,包含科教孵化、云计算产业、产业拓展和低碳创新4个片区,规划发展云计算大数据、节能环保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与健康5大支柱产业,打造高新区创新发展活力区。商贸物流园片区,是鄂尔多斯市唯一的商贸物流园区,是集汽车、矿山机电、工程机械销售服务和沙棘加工、仓储物流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经济聚集区。
装备制造产业园
鄂尔多斯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89.6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68.6平方公里,打造立足自治区、辐射中西部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、能源产业支撑基地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。已建成产业发展区、生活配套区、物流服务区3个功能区,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、电子产品制造、能源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和新材料5个产业板块。已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,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园区。
轻纺产业园
鄂尔多斯高新区轻纺产业园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,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,以建设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园区为目标,重点推进绒纺、制药、食品加工、酒业、康养等产业,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羊绒制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基地;打造集白酒生产加工、酒文化体验的酒产业基地;打造集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、中药提取、保健食品的中医药智能化生产研制基地;打造集食品深加工、批发零售、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供应基地。
三、产业发展
高新技术产业
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,立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、高端新材料、数字经济、生物医药、纺织科技等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,以创新、壮大、引领为核心,谋划发展新动能,加快发展数字产业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,重点引进发展算力服务、智能平台场景化应用、数字治理与数据安全、集成电路、医疗器械、生物技术药、现代中(蒙)药、工业智能机器人、智能无人驾驶运载设备、智能制造等业态,打造一批高科技产业发展策源地、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,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。
装备制造产业
围绕鄂尔多斯市构筑"世界级新能源产业"发展目标,立足新能源及传统能源开发需求,加速布局"风光氢储车"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发展,形成以新能源高端装备为核心,以汽车及零部件、传统能源装备、电子信息等业态为延伸的产业生态。全产业链布局风电、光伏装备产业,配套发展相关零部件产业链;统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生产、传输、存储、消纳环节,突破氢能、储能产业关键技术壁垒;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终端产品,促进传统煤机产业智能化转型;延伸发展新型显示、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配套产业。
轻工纺织产业
聚焦鄂尔多斯市打造"世界级羊绒产业"目标,以高品质羊绒原料资源为核心优势,以渠道建设、协同创新、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,规划建设鄂尔多斯国际绒纺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,积极推动羊绒产业百亿集群发展,打造西北地区绒纺产业创新集聚高地。
充分利用鄂尔多斯优质羊绒原料和生产加工基础优势,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,深入推进开放合作,围绕特色绒纺、绿色混纺、特色服饰与绒纺材料四大领域开展技术装备研发与创新,培育一批品牌标杆、企业标杆。加强资源跨界集聚整合,着重提升企业渠道拓展能力、研发设计能力、供应链管理能力,全力打造基础设施高级化、产业链条现代化、制造能力高端化的世界级羊绒产业集群。
支撑配套产业
以满足高新技术、装备制造、轻工纺织等重点领域的战略需求为出发点,大力发展科技服务、研发设计、创业孵化、技术转移、检验检测、科技金融、节能环保、商贸物流产业,实现集群规模壮大、产业链条延伸、产品附加值提升。推动产业链和支撑配套产业链的有机融合,实现配套产业高级化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、产业发展支撑能力、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。